天际·园象,管怀宾作品展;卜的形质,刘旭光个展


展览时间:2023-12-15 至 2024-01-14
展厅:2号展厅 3号展厅 

△《无人界-天际线》 2015年

充气膜、风机、铁油桶、不锈钢镜台州当代美术馆,(局部1)2015

Sphere Without Anybody--sky

Inflatable film, fan, iron oil bucket, stainless steel mirror

Taizhou Contemporary Art Museum,(Part 1)

△装置作品手稿 纸本水墨 297mm×420mm

installation scripts, paper based ink 297mm×420mm

△《光音·天成》系列111-119 装置 2023年

Light sound sky city 111-119 installation 2023

艺术家简介

管怀宾,1983年苏州工艺美术学校毕业、1989年浙江美术学院毕业(现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博士后期课程毕业(博士学位)。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跨媒体艺术学院前院长;获中国美术学院哲匠奖与资深教授荣誉。

在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中,管怀宾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感知方式,解构并溶入到自身的语言系统和作品构架之中;将中国古典造园美学融入其空间装置形态,他的作品总是洋溢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另类气质,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在空间营造的过程中所显现浓郁的人文情怀与意境旨向;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广泛的延伸与拓展。

过去二十多年里,他参与过不少国际性重要展览。包括越后妻有三年展、神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上海双年展等重要国际展事,并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埼玉县立近代美术馆、横浜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等相继举办个展。作为国内重要的实验艺术家之一,管怀宾一直以其致力于在装置艺术中进行有关东方古典造园和建筑、绘画中的美学概念和语言方式的尝试而备受瞩目。

刘旭光也是这样。在后现代主义的时期,质疑“美术”如何发展及其可能性的问题就开始了。他首先对黄河在“鄂尔多斯循环”的形状和“易经”感兴趣,是因为想从自然和世界的构成维度中重新获得“美术”。当然,可以说表达的手段已经没有界限的,所以在平面、立体、设备艺术、表演等方面,可以说还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和哲学来探索自己的表达,他的作品确立了看世界的方向。

试着概观其总体,我突然想起了“墨滴”。在中国(包括东亚),书画是由墨确立和发展起来的。墨此刻已不局限于“绘画材料”的范畴,而是形成了绘画表达的核心。

具体来说,他在宣纸上滴上一滴墨从液体转变为固体的三个小时内,墨变化的过程“作品化”了。水墨画的经验者大概能明白,用笔墨所含的墨量在纸上晾干要花多长时间。然而,他具体地测量了它。在我看来,它开启了如何将墨在干燥前的“时间”内“作品化”并成为绘画的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一幅画可以包含“时间的宽度”。平面绘画实现“时间的延伸”的可能性已经打开。

此外,自古以来,画家和鉴赏家在黑色的墨中体验到各种色彩。人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从天然的颜色到漆黑,在视觉上都与之相对应。因此,即使在黑色的墨水扩散到面前,也自然地看(感受)到各种颜色。自古以来画家们就知道这一点,所以用墨的浓淡和技法意味着多种颜色。刘旭光在经历科学体验的一滴墨变成固体的过程中,不仅确认了“墨分五色”是真实的,而且从反方向选择了实现新表现的道路。这就是他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和方法。

还有《易经》,虽然我不是很熟悉,但是已经通过牛骨和龟甲燃烧时出现的裂缝,从根源上占卜出了“卜”的神圣含义。如果我们用“自然”取代“神的意志”,那就是自然的统一,也是获得整个自然世界的古代方法。但是,不能低估“古代”。自近代以来,我们一直处于一种在混沌状态的漩涡中,因此我们有必要一切重新开始。

“后现代主义”的根基就在那里。刘旭光根据从平面作品到装置作品各种形态的表达,提出了要重新获得“美术”的根本意义。

悬空界 1999 装置、绘画

墨、矿物质颜料、铁锈、骨胶、蛋清、宣纸、照片、古代数字 尺寸可变

Suspension 1999 Installation, painting

Ink, mineral pigments, rust, bone glue, egg whites, rice paper, photographs, ancient numerals Variable dimensions

痕迹 2006 绘画

宣纸、墨、骨胶、蛋清、矿物质颜料、铁锈 140cmx 300cm

Marks 2006 Painting

Rice paper, ink, bone glue, egg white, mineral pigments rust 140cmx300cm

炎帝的怒火 2019 影像

离卦卦符“ ☲ ”的数字101图像、古代数字2019060419580706、火、田野大地、麦秸占地面积约10亩

The wrath of the Yan Emperor2019 Imagery

The number 101 image of the trigram "☲, the ancient number 2019060419580706, fire, the field and the earth, and wheat straw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10 acres

艺术家——刘旭光

刘旭光,1958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刘旭光对世界美术发展的脉络和新媒体艺术有深入的研究。早年留日并接触物派艺术,研究东方思想提出质觉美术理论概念,在当代艺术体系中探索形质与介质的语言在视觉中的可能性;从视觉的物理性媒介到数字媒介表达方式进行了深入持久的探索。并以质觉理论为基础指导创作;1991年至1996年完成“天地”“大洐”“动静”系列绘画作品,1997年创作“天眼”绘画装置作品,1998年至2001年创作“悬空界”绘画装置作品;2004年至2015年创作“痕迹”“衍场”系列绘画作品。以数字媒材做介质2004年创作影像作品“墨滴”,2010年创作“我”数字交互影像作品,2011创作影像作品“墨核”,2013年创作介质电影“没片”,2014 年创作绘画“衍场”系列,2016年创作绘画作品“顿质”系列,2018年创作装置作品“衍场—圆堆”,2019年创作大地艺术作品“衍场—炎帝的怒火”2021年创作装置作品“炭塔”,2022年创作“对话阿瑟 C 丹托”(及对话哲学家系列),2023年创作绘画作品“天地”等。

刘旭光的艺术创作极丰,在形质和介质概念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表达方式。在质觉理念指导下,是这一领域艺术创作的先行者。在国内外参加重要的主题性双年展,并在中国、日本、美国、芬兰、科摩罗等国家举办以质觉概念为主题的个展。

作品收藏:中国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美国维斯曼博物馆等。

著作:《论质觉》(山东美术出版社),《质觉个案研究》(河南大学岀版社),《新媒体艺术概论》(河北美术出版社)。

  • 分享:

停止入场:

正在展出


“胸怀丘壑 造化天成”——漆伯麟书画艺术研究展
2024-04-26 至 05-19
生命大写意——朱松发艺术展
2024-04-20 至 05-05
上林随想——施珍越窑青瓷艺术展
2024-04-12 至 05-05
沈行工陈列展
2024-03-29 至 10-23